來源:未央網
從“1.14”注銷支付機構在商業銀行的備付金賬戶,到現在兩個月的時間里,有關部門沒有再發布新的政策文件。
長時間沒有政策出臺,對于不斷被折騰的支付機構而言,反倒有些焦慮和不適應,心里默默念叨:“他們是不是又在憋什么大招?”
實際上,這兩個月的“政策空窗期”,有關部門并非“無牌可打”,只是這牌越打越糾結,越不知道該怎么打了。
聽說,原定于“1.14”前后發布的《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修訂稿),因為“各方”存在較大分歧而被擱置。
“備付金全部上收后,應不應該‘凍結’在央行ACS賬戶?支付機構利益如何兼顧?”
“客戶備付金能不能再回到商業銀行?”
“如果回到商業銀行,利息怎么處理?清算機構該不該分杯羹?”
“如果不回到商業銀行,被凍結的流動性會不會越來越大?會不會最終傳導到貨幣政策?”
“《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修訂稿)若正式發布,媒體會如何解讀?有關方面如何應對?”
上面一連串的問題,最終導致《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存管辦法》(修訂稿)的發布被暫時擱置了。
實際上,有關部門在2015年至2018年間密集出臺各種“整頓非銀行支付機構”政策的后果,就是大多數支付機構早已破罐破摔、無意深耕創新、甘為寡頭通道,“哪怕再扔一千個政策炸彈,俺也不過是個光腳的,牌照你要收就收吧,俺也不怕死給你看。”
“躺尸”的機構和沉悶的市場讓有關部門犯了難,都整死了,以后管誰去?工作報告怎么寫?政績怎么體現?
有業內人士猜測,隨著“斷直連”、“客戶備付金上繳”已經完成,有關部門也一定想著盡快鞏固成果、匯報結項,沒必要繼續“炒冷飯”、浪費仕途光陰了。
所以,歷時四年的“支付行業監管整頓”應該快要告一段落了嗎?
呵呵,想得美。
別忘了,“斷直連”和“客戶備付金集中上繳”這兩件事情合在一起,創造了一個以“清算機構為中心”的全新移動支付鏈路,涵蓋了快捷支付、網關支付、余額支付、條碼支付等所有支付場景,這對于清算機構而言,無疑是個百年一遇的戰略風口。
歷經四年的監管整頓,有關部門也許是累了、想歇歇了,但剛剛“得勢”的清算機構可不會這么想,尤其是曾被稱為“弟弟”的那位。
論斷直連,其受理的銀行端協議支付交易量最大;論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其管控、調撥的客戶備付金體量最大,其唯一缺少的,無非是各商業銀行和支付機構手中的那張“投名狀”和一統江湖的快感。
我曾在以前的文章中說過,要洗牌當前的支付結算市場,無非是“斷直連”、“客戶備付金集中上繳”和“條碼支付技術標準和業務規范”這三板斧。現在前面兩板斧已經劈完了,就剩下“條碼支付技術標準和業務規范”這最后一板斧了。
其實,有關部門近兩年并非沒有推出和落實“條碼支付技術標準和業務規范”的想法和行動,比如:
2017年12月,央行辦公廳發布《條碼支付安全技術規范》(試行)和《條碼支付受理終端技術規范》(試行)
2018年11月,央行科技司發布《聚合支付安全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
2019年2月,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發布《條碼支付移動客戶端軟件檢測規范》和《條碼支付受理終端檢測規范》
文件雖然早就發了,但能否最終落實,能否得到市場的認可,仍有待檢驗。
畢竟技術標準和規范的制定者離市場現狀和需求還太遠,不接地氣的技術標準,最終要么無法落實,要么把大部分市場參與方擋在門外,加劇寡頭壟斷,不利于行業的可持續健康發展。
所以,這最后一板斧如何劈,應不應該嚴格落實,可能有關部門和領導自己都還沒有想好。
可偏偏初生牛犢不怕虎,近期市場傳聞,某清算機構迫不及待要推行“統一發碼”了,打算在短時間內讓所有的條碼和受理機具均按照該清算機構的標準生成、發行、印制和布放,對于不達標準的,要么借監管的手給予處罰、要么踢出清算網絡、關閉支付接口。
我衷心希望上面的傳聞是空穴來風、無中生有。
否則,要么該“統一發碼”的計劃最終泡湯,成為支付清算行業的笑柄;要么該計劃最終成行,樹立技術壁壘,使得原本可以聚合所有移動支付終端的條碼不再“互聯互通”,巨頭門為了分食市場,重開戰火、低價競爭,套現交易死灰復燃,條碼支付從此一蹶不振、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為啥?
因為現有市場格局下,讓某機構(無論是清算機構還是支付巨頭)“統一發碼”,是一件難度極高且風險極大的事情,搞不好就“強擼則灰飛煙滅”了。
“統一發碼”的難度,在“主掃”和“被掃”場景下各有不同。
主掃場景下,“統一發碼”的難點集中在“如何劃定碼的范圍和更換新碼”上。
目前,絕大多數線下主掃的二維碼,本質上是一個URL鏈接,用戶手機掃碼后打開的是對應的H5網頁,這種碼本身并不包含任何支付信息或因子,嚴格來講,并不屬于“296號文”規定的條碼(二維碼),不受支付監管法規約束。
如果要實現“統一發碼”,那么目前已經全面覆蓋線下的“網頁碼”是否要全部撤回?撤回的法規依據是什么?人家掃個網頁,你管得著么?商戶和拓展機構“換碼”的配合度有多高?如果不撤回“舊碼”,新制的“統一碼”誰會用?強推的話,是不是每個商店收銀臺上都要擺放一個甚至多個收款碼,使得“統一碼”最終帶來“不統一”的尷尬,淪為支付清算行業的笑話?
再看下被掃場景。
被掃場景下,“統一發碼”最難解決的是如何說服各商業銀行、微信、支付寶等頭部賬戶機構均用唯一的標準生成條碼(二維碼),并在各自的客戶端APP上展示的問題。
不僅如此,還要考慮“如何說服條碼支付受理終端的產業鏈參與方統一按照清算機構的標準生產、布放、注冊、維護條碼支付受理終端”的問題?
會不會導致不同的技術標準要用不同的客戶端APP和受理終端進行支付交易的尷尬?會不會造成巨大的社會資源浪費?會不會加劇寡頭壟斷?
所以,無論是“主掃”還是“被掃”,短時間內實現“統一發碼”的難度和風險,顯而易見。
那么,為什么還有傳聞說某清算機構要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荒唐事兒呢?
如果傳聞屬實,可能的原因無非兩個。
其一,“皇權意識”作祟,過分地看重自身在清算鏈條和支付結算行業中的主導地位及話語權,卻又難以在短時間內通過“提升用戶體驗、提高清算效率、優化支付鏈路性價比”等市場化的競爭方式引導從業方接受、遵循其標準,所以只能借助某種權威,強行要求市場服從。
其二,“顛覆戰略”使然,自己做不起來的市場,大家也別想做起來。既然條碼支付的市場格局已經定型,無論怎么切入和改造,也撼動不了巨頭的地位,那干脆把市場弄崩盤,一切推倒重來,然后用自己搶占先機的新支付工具、新支付介質、新技術標準重建游戲規則、號令天下。
所以,無論出于哪種考慮,當事人并不是真的要實現“統一發碼”,而是借這個由頭撼動競爭對手和存量市場的根基,同時利用新的支付技術搶占制高點,重建游戲規則。
當然,并不是說相關標準不該制定,而是應該先看清和接受現有的市場格局和行業習慣,客觀地思考下“統一發碼”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否則,強行“統一發碼”無異于消滅條碼支付。
昆明方象專業為您提供校園一卡通,一卡通系統,餐飲軟件,餐飲系統,電子標簽,收銀軟件,收銀系統,條碼設備,收款機,RFID讀寫器,公司管理軟件廣泛應用于零售超市、餐飲酒店、生產制造、教育醫療、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辦公、倉儲、金融和物流等領域,聯系電話:400-0871-488。
聯系人:周小姐,唐先生
手 機:13618719520,13508716087
郵 箱:ynpos@163.com
公 司:昆明方象科技有限公司
地 址:昆明五華區美麗家園美祥格8棟一單元4B